宋国元通古博今系列之《三命通会》学习心得

宋国元通古博今系列之《三命通会》学习心得在道教信仰中,升入天堂并不等于灵魂的投胎转世,而是得到净化的躯体最终脱离死亡的过程。[53] 中国人深信灵与肉在本质上具有统一性,对这一观点,佛教教义从未成功动摇。相反,中国佛教的重心由主张消灭自我的涅槃,逐渐移至在极乐世界中获得转生,这个过程展现了中国人的宗教诉求对佛教教理的巨大影响。同样,为适应中国本土的价值观体系,佛教僧侣主张个体可以以父母或祖先之名行

宋国元通古博今系列之《三命通会》学习心得

在道教信仰中,升入天堂并不等于灵魂的投胎转世,而是得到净化的躯体最终脱离死亡的过程。[53] 中国人深信灵与肉在本质上具有统一性,对这一观点,佛教教义从未成功动摇。相反,中国佛教的重心由主张消灭自我的涅槃,逐渐移至在极乐世界中获得转生,这个过程展现了中国人的宗教诉求对佛教教理的巨大影响。同样,为适应中国本土的价值观体系,佛教僧侣主张个体可以以父母或祖先之名行积德之举,这否定了佛教关于自我和业力的基本概念(大乘佛教认为菩萨可将自身积累的部分善业移交给那些悟性较低但十分虔诚的信徒以对其进行救度,该教义或许可以勉强为中国佛教徒提出的上述主张提供神学理论方面的支持)。

中国本土信仰中新趋势的出现使佛教与中国文化的相互作用变得更加复杂。在晋朝统治者衣冠南渡至位于今日南京市郊的建康后,两个新的道教教派——它们从天师道教义中获得了启发,但同时以南方的玄学传统为基础——出现在了4世纪下半叶。上清派(其创始地为南京城外的茅山,因此又称茅山派)与灵宝派都声称自己的某些修行派系获得了天神降授的神圣经文。此外,虽然上清派和灵宝派的教派运动都在晋廷迁都后发端于建康的门阀士族,但在教义和宗教实践方面二者具有显著区别。

364~370年,一位名为杨羲的年轻人在幻觉中得到了上清诸经的降授,这些经文很快成了杨羲的庇护人——一个许姓大门阀的资产。 [54] 杨羲是帮助许家与神灵沟通的媒介;许家雇用了很多类似于杨羲的宗教专业人士,他们精通的各种玄术都源于南朝的地方传统和天师道的道士实践。 [55] 3世纪,天师道位于中国西部的“教区”在战乱中解体,此后天师道道人解除了与宗派社区的关系,开始游走于世俗之列。就像他们曾经所鄙视的方士一样,许多道士以风水大师的身份开始为私人资助者效力。因此,在汉朝灭亡后,天师道道士的地位经历了转变,倪辅乾(Peter Nickerson)将这一改变准确地描述为从教派领袖沦为行会成员。与从前主持教派集会的授箓道人不同








首页
社科类
工科类
亲子类
心理情感类
目录
参与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