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的现代中国:1635-2066学习笔记

文学的现代中国:1635-2066学习笔记我的责任不应该是只用照本宣科的方式,用一些我们大家都习以为常的对中国的认知——不论是在小的所谓的实际的经典文学的教授上,或是大的对于文学与文化命脉的重新思考上——都不应该拘泥在一些大家都耳熟能详的论述上。所以这次文学史的编纂也给我自己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反思机会。我要怎么去告诉我的学生,或是告诉我潜在的文学史的读者——你怎么去看待中国,你怎么去看待中国的文学

文学的现代中国:1635-2066学习笔记

我的责任不应该是只用照本宣科的方式,用一些我们大家都习以为常的

对中国的认知——不论是在小的所谓的实际的经典文学的教授上,或是

大的对于文学与文化命脉的重新思考上——都不应该拘泥在一些大家

都耳熟能详的论述上。

所以这次文学史的编纂也给我自己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反思机会。我要

怎么去告诉我的学生,或是告诉我潜在的文学史的读者——你怎么去看

待中国,你怎么去看待中国的文学?它怎么加入广义的世界文学的脉络

里?这些的确是一个好像蛮沉重的自我寄托。

但是另外一方面,我在这里不是编一个中国的政治史、农业史、林业史

或者是经济史,我的特权是,我编写的是文学史。这反而给了我一个解

脱的门路,我们作为文学的研究者或爱好者,我们一开始就应该了解,

文学当然是在一个文字的构造里面,承载了实际的生命经验,历史的、

个人的、公共的,等等。

但是文学的虚构跟想象的层面,没有任何一个学科可以这样直接地、理

直气壮地来宣称:我们对于虚构是有所承担的。这个虚构或是想象不是

胡思乱想,而是在一个已经有的现实的载体之上,我们运用文字、符号,

还有各种形形色色的媒介,所操作出来的一个理想的空间。

我们在书写或阅读文学史的时候,似乎忘掉了想象是文学的本色或是独

有的权利,所以花了很多的精力来解释这个虚构是必要的,是我们理想

过去跟未来的一个必要的方法。

这个方法,一方面让我们看到的历史——原来非常沉重的历史——突

然经过想象的空间得到了某种释放,你的一些压抑、一些困惑、一些不

安,或是你的一些骄傲,都在这个地方经过另外一个时空的塑造,呈现

出一个不同的面貌。所以这一点就延伸到一个关键的话题,就是中国和

中国性的问题。

现在,在我们看到的各种宣传、各种各样的新闻报道、各种各样的媒体

的介绍、或是各种各样的专业论述里,中国似乎都有一个特定的面相被

呈现出来,对不对?政治的中国、渔业的中国、农林的中国、经济的中

国,这个那个中国。


首页
社科类
工科类
亲子类
心理情感类
目录
参与学习